高新动态
热门文章
最新发布
张德良教授师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现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爆炸与安全,高温气体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长期参与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重大项目,并发布论文200余篇,多次获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奖励。
11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走进大余衡实,衡实学子有幸聆听了由张德良教授带来的一场题为《我国战略导弹核武与当前形势》的学术报告。
张德良教授通过大量视频和图片资料,介绍了我国的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展示了我国当前的主要战略导弹核武实力与成果;介绍了我国从新中国建立之初艰难贫困局面到逐渐成为掌握导弹与核武的设计、研制和生产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报告会上,张德良教授就什么是导弹、我国导弹核武分类、我国战略导弹核武发展历程等方面为同学们做了详细讲解;就惯性制导系统、如何实现反介入战略、未来新概念杀手锏武器、空天一体战略、第三代核武器等问题展开了精彩论述。
最后,张教授勉励同学们,在一个科学繁荣昌盛的时代,知识和创新能决定个人和人类的命运,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坚定信念、学会思考、埋头实干,掌握本领,只有心系祖国,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生们专心致志
11月5日晚上,张德良教授又以一个特殊的身份站在这里——作为我国两弹元勋钱学森先生的学生,以一颗赤子之心为我们讲述钱学森老先生伟大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在张教授眼里,钱学森先生如一颗永不坠落的曜日,在他逝世后依旧散发着绚烂的光辉,这光辉里,有深沉的家国情怀,有卓越的科技贡献,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新中国成立后,远在美国的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毅然决然地冲破美方的重重阻挠,带着他毕生所学回到祖国的怀抱,引领中国航空航天迈向新的地平线。他不仅是一位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为未来中国描绘宏伟蓝图的战略领路人。时至今日,后人仍在这面鲜艳旗帜的指引下前行。如今,中国拍摄到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中国的核弹水平不逊美国,属于中国的太空空间站未来将成为宇宙唯一,中国的DF-41将随处可达……这些成功的背后,仍少不了钱学森先生的余热。
张教授口中倾吐出的一项项最新科技前沿成果无不令人激昂振奋,心潮澎湃。他幽默风趣的讲解引发同学们的阵阵欢笑,他生动形象的描绘激起经久不衰的掌声。
“在大余,不大余”,搭载广州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集团优渥的教育资源,清华大咖、著名教授、国家级奥赛教练,各类学术讲座……纷纷走进衡实,衡实学子虽身在大余,但眼界却远“不止于大余”。“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然讲座结束了,但钱学森、张德良等老一辈科学家们深切厚重的家国情怀、以身许国的科技精神和低调谦和的君子风范却深深感染着,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衡实学子!
党建小知识
【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
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每位干部既要干事,还不能出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编辑/朱星星
摄影/王英杰
排版/王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