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

您好!欢迎您来到广东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集团!携手一起让世界的教育更美好!
客服热线:020-36865992 卓越学校的缔造者 建校一所造福一方
教育,一场美丽的邂逅——大余衡水实验学校小学教师教学札记展
2020-12-24 来源:大余衡水实验学校   编辑:小记者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值此大余衡水实验学校课程节之际,学校特开展教师教学札记征集活动,让教师在积极探索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中,进一步充实自己,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大余衡水实验学校小学部部分教师的优秀教学札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探索诗意语文课堂

张 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是乡村生活的诗意、辛弃疾的桃源;“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是囿居山间的诗意、王维的桃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质朴生活的诗意、孟浩然的桃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黄昏落日的诗意、陶渊明的桃源。语文老师的诗意是在语文教学中那一字一句的斟酌,是一声一叹的演绎,是一动一静的方寸,而语文老师的桃源却只在那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一尺讲台。

语文老师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充满诗意的孩子。孩子涉世未深,保有着最美的天真、最真的想象、最纯的笑容。他们的诗意与生俱来——见风便喜,见雨便笑。语文老师的天职便是让这一群充满诗意的孩子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土壤上。孩子们的心中都藏着一个个彩色的梦,语文老师们应该在这片播种希望的土地上满怀激情地耕耘。让我们一起追寻诗意的语文,让诗意的语文在我们的课堂中萦绕。

诗意的语文应把落脚点落在教材的字里行间,落在教师的一句一言,落在每日的点滴生活,落在每个孩子的心上。
 

一、诗意的语文应落在教材的字里行间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能否把握、应用好教材,使其所蕴含的内容、思想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保障。不过,教材并不是为教师树立一个绝对的“权威”,反倒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广阔的创作平台。拿部编版语文教材来说:部编版语文教材是文质精美的,里面有精美的插图、优美的散文,生动的诗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这些都闪烁着人性的美。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必须联系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

语文教学备课的过程,不仅要发现教材的“本意”——时代的背景、作者的诉求、作者的感情,还要体会教材对师生的作用——体会感情、深刻体验、回归实际。从本质上而言,教材存在的意义是由教师和学生的体验构成。

因此,只有教师把教材内容改造为具体、生动、鲜活的情境,静态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展示出生成过程,学生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把教材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情感体会。如一年级部编版教材中的《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在一千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李白于屋内抬头望月,突如其来的思念让他提笔写下了一首表达客居思乡之情的千古名诗。《静夜思》相较李白的其它诗句而言,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平淡叙述的语气,描述自己的所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句中,从“举头”到“低头”,单凭这短短的十个字,将满腔的思乡之情倾泻于纸上。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萦绕心头的淡淡哀愁,鲜明地勾画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最终,透过体会作者在寂静的月夜里思念家乡的感情,脑海中浮现一位独在异乡的游子的孤单身影。

短短四句诗,明白如话,清新朴素,却是构思细致;寥寥数十个字,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细思却是百转千回。内容是单纯的,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浅显的,却又是说不尽道不完的。诗人所没有说的远比他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这就是文本的诗意,是作者的诗意,是语文的诗意!因此,我们要认真专研教材的文本,从备课开始,与作者进入深层次的对话,充分感悟作者未说出来的话,触摸文本后面作者的心跳。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孩子进入文本,体验文章的诗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看到作者的真心。
 

二、诗意的语文应落在教师的一言一句

对于低龄段的孩子,生活经验并不是特别丰富,对于文本所创设的情境难有较大的体会。因此,教师若能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让孩子置身于生动、立体、真实、美丽的情境中去体验,孩子才能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会理解、学会体验;学会感悟、学会思考,甚至能够在语文的教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深刻的启迪,提升审美的情趣。

而这样诗情画意的氛围,需要靠教师的语言来营造。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中的《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由“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句式开篇,将荷叶的形状轻描淡写地描绘出来。紧接着,却采用了段落排比,排比项诽迭而出——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拟人化,使用了统一句式“荷叶是我的________”,用最简单明了的句子解释了自己与荷叶的关系。语气一贯,节律强劲,给人以美的享受。

许多的一年级的学生没有见过荷叶。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出生动的情境来引导孩子进入文本。创设情境的手段有:语言描述、情境再现、音乐渲染、展示图片、角色扮演……本次课中,我选择的手段是展示图片,辅助以语言描述。如:夏日炎炎,蝉鸣不断。夹带着热气的风从我们的脸上拂过,额角沁出几滴汗水。加紧步伐,来到了池塘边,一大片绿色映入眼帘,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凉意十足。然后,课件上展示出荷叶的图片,通过荷叶的形、色、用处三方面来引导孩子观察,再加以总结,过渡到本课课题,导入便已完成。再读文本时,孩子们已将自己置身于池塘边,体会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体会。

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是创设情境时必要调动的,因此,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应处处做个有心人,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处风景,点缀着语文课堂。孩子也能够在如此独具诗意的课堂中领悟语文的美,领悟语文的诗意。


三、诗意的语文应落在每日的点滴生活

作家高尔基曾说:我读的愈多,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从古到今,从中到西,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就像是收藏多年的醇酒,越品越有香醇,越品越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孩子们要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钓鱼的启示》是美国作家詹姆斯·勒菲斯特所写的短篇小说。本文由钓鱼这一件小事着手,从作者在钓到大鱼后的欣喜,到父亲让他把鱼放生时的不解、着急,再到最后明白这一道理后的释怀,以小见大,其主旨是想告诉孩子们:人生中会面对大大小小的诱惑,但我们要坚持道德的原则,用道德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

孩子们在读《钓鱼的启示》时,能够轻易地透过作者的语言、动作来体会作者当下的心情,体会作者把大鱼放走时的依依不舍,体会作者明白道理后的释怀。孩子们虽然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但透过语文的学习,经历了不少、认识了不少、见过了不少、体会了不少……这正是诗意的语文给予他们的宝贵财富!
 

四、诗意的语文应落在每个孩子的心上

孩子是天生的幻想家,天生的画家,天生的诗人。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当尊重每一位孩子的主体地位,其次了解孩子的独立性、个体性及发展性,再来是预见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或阻碍,最后用饱含真心、耐心和细心的教学方式带领孩子走入语文、走进文本、走向一片广阔的天地。

每个孩子都怀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每个孩子的脑中都充满无奇不有的幻想。他们就像一首诗,需要教师用诗意的温暖去唤醒孩子的心灵,用诗的的情感去引领孩子感受语文的魅力。

何谓“诗意的语文”?用诗意的语言去打动孩子,用诗意的情感去引领孩子,用诗意的真心去教育孩子。

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含蓄而又精湛的诗。”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语文教学课堂不仅是学习字词句段的场所,更是承载着历史丰富情感、绵绵不绝的文明的栖居之所。诗意的语文不仅应落在教材的字里行间,落在教师的一句一言,落在每日的点滴生活,更应落在每个孩子的心上。
 

让我们一起追寻诗意的语文,让诗意的语文在我们的课堂中萦绕!
 

 

 

学生个案辅导以及反思

黄美玲
 

 

小翔(为保护隐私,全用化名),男,三年级,在校学习上的表现是不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潦草,上课时常发呆,不在状态,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语文方面表现的是理解能力弱,阅读理解较差。数学方面的表现就是时常抄错数,即使抄对数,计算失误也较大,在应用题方面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英语是单词和句子的记忆较慢,发音不准确甚至不愿意开口去读书。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在课堂上总是以没有笔和作业本来逃避写作业,即使有作业本和笔也是磨蹭地从书包里面摸索出来。在生活上,是个不喜欢表现自己的人,没有自信,每天来到学校就萎靡不振,昏昏欲睡,一上课就像霜打的茄子,但是下课了的表现与课堂的消极情绪有很大的区别。看着很多同学学竖笛,就兴致勃勃地去参与,对事物的好奇心很强。在学校会与同学友好相处,乐于助人。


与家长沟通了解了孩子的一些情况。父亲于他两岁时患病,现已离开孩子一年多了。据其母亲描述孩子并不喜欢父亲,母亲一个人抚养着他和妹妹。比较少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但是孩子在家里面只要不是学习,孩子的积极性都很高。每天都很乐意来上学。所以经过了解,觉得他的这些在校不良的现象,大部分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学习成绩差),导致教师对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没有得到一个正强化。也就是孩子做的任何事情,老师都是给与一定的批评与指责,导致孩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当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满足,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现象叫“习得性无助”。孩子认为:我不管怎样认真学习得到的都是指责与批评,得到的是“我不行”、“我做不好”、“我没有某某厉害”的评价,那我就干脆接受这个现实。于是导致了孩子学习状况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所在。


借用王秋英老师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解释为“生命经验的再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处理需求的过程与一些本质情感相连的需求的满足与否,就会产生成长喜悦和成长创伤,这些哪怕是最微小的生命经验都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即使他长大成年,遭遇到一些挫折以及一些无法突破的束缚,可能都是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经验的再现。当小翔因学习成绩不好就被老师带着有色的眼镜看他,看待孩子的目光永远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看到的是孩子的各种这不是、那不是,这个时候孩子的各种行为没有得到正强化,出现了孩子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写作业,即使完成也是敷衍了是。


小翔这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被老师制造出来的,孩子的成绩差,老师就一直在告诉他,他不如别人,与别的成绩好的孩子比较,这是一直在暗示他不如别人。让孩子的心理慢慢的出现了问题。


后来我觉得孩子的问题需要去心理辅导,联系了学校的心理老师甘慧芬,让他跟孩子接触了一下。她通过孩子画的画,画中有房子,说一家四口住在房子里,他在房子外面站岗,他说他想当一名警察。从颜色的运用了解到孩子还是很开朗的,并不像我说的萎靡不振。就是与孩子沟通时候,他的语言表达时语速较快,较难听清楚孩子的孩子想要表达的真实想法。


从这以后,我对他会多加关注。如课堂上回答问题声音比之前表达的更大声更清晰,就表扬他,希望下一次也这样表现。慢慢的孩子的语言表达有很大的改变。


在他出现按照要求来书写写并比之前更仔细更工整时,表扬到:“小翔今天写的字真工整,我相信你只要认真写一定可以写的更漂亮!今天的表现真不错!”可以明显看到孩子的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期中考试,他考了65分,及格了,看到我发了很多奖状给其他同学们,下课后他过来告诉我,老师这次我考及格了,也进步了。我明白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我为自己的疏忽没有给他发进步奖内疚不已,还好那里还有其他的小奖状,给他写了一张。只见他接过奖状后,高兴地蹦跳着回到座位。晚上翔妈妈就在微信里谢谢我,说今天小翔很高兴,老师给他发了学习进步奖。之后又在朋友圈看到翔妈妈说道今天是翔宝的生日,还感恩老师发给孩子的进步奖。那时我感到一阵欢喜:是的,孩子其实需要的很简单,就是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需要被肯定,被认可。当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的心理才会慢慢的朝着积极阳光的一面发展。


在之后的接触中,一次,我做手工,可是班级的剪刀找不到了,正当大家沉默的时候,他跑过来跟我说:黄老师,我发现王老师(隔壁班语文老师)班上有剪刀,我去借吧!通过这件事情,我知道这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而且很聪明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有一次是六一节前的活动,孩子大方的将自己的食物与别的孩子分享,并积极的帮我分发食物,足见这个孩子的情商很高。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成绩不是评判孩子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可是我在教育的时候却一直犯着这样的错误,还好,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为之改变着。相信只要你用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他一定有着不一样的特质。就像美文中是这样说道的,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朵花,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可能可能一辈子多不会开花,它只会默默的结出果实。


现在孩子的学习上的变化还不是很明显,但是我觉得他心情比之前更开心了。笑容多了。他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用耐心和爱心不停地浇灌他这株小树苗。


孩子有的时候会来到我的身边,讲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比如,妈妈工作太忙(一位母亲挣钱养着两个孩子),每天放学了会去辅导班把作业写完,在哪里有大哥哥,可以教他写作业。这些、说明孩子在向我慢慢的靠近,诉说着他的一些经历,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不突出,我想着让他参与到竖笛兴趣班的学习中去,没准学竖笛还不错呢。于是孩子每天下午很开心并坚持去学习。我就在班级夸奖孩子的进步,希望孩子在竖笛的学习中找到一点自信,并将这份自信转移到学习中来。


一天我跟他对话:“小翔,你有什么理想啊?(担心孩子听不懂,又追加一句)就是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我想当警察!”他坚定的说到。


“嗯,这个想法真不错,我觉得以你的正义和善良一定可以实现这个理想的。”我接着答道。


“老师,我会努力的!”他更加坚定的回答道。


“有决心很重要,但是行动也很重要,从现在开始你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再加上你身上的独特个性,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实现的!”


当孩子有了一个自己要奋斗的学习目标的时候,他就不会再像无头苍蝇一样,整天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是转变不是一瞬间的事情,需要时刻提醒并持续追踪。


通过心理健康C证的培训,让我在小翔的事情处理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可能之前会因孩子的成绩不好而否定孩子的一切,不能理性的判断孩子的个性中的闪光点。总是用批评的语气来刺激孩子,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不然这个“坏孩子”就是我亲手制造出来的。幸好,我没有这样做。


福田彩田学校的曹建安老师说到:“教育就是让人少些痛苦多些快乐!”本着这样的教育宗旨,一定会让孩子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内心的成长。不然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是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本着用“心滋润每颗心灵,用爱拥抱每个孩子”为指导,坚信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那就是——爱。


在小翔的问题上我还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地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以及生活的美好与憧憬。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收获颇多,不管是对我的自己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本身的心理调节都起到了莫大的帮助,而且我认为,所有的教师队伍都应该学习,不是为了一纸的证书,而是为了让自己更轻松快乐的工作和生活。人不就是要活得快乐吗?是的,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快乐,请加入到心理健康的学习中来吧!

 


反思教学,做最好的自己
 

黄  英
 

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在哪里?“反思”是这几年被不断强调和突显的一条路径。但仅仅知道反思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反思”什么?如何“反思”?从我最近的师徒结对听课说起--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数字编码》一课,主要了解身份证号码数字编码的含义以及编码的方法。因为是师徒捆绑,虽然不是我自己上课,但是我觉得作为她们的师傅,应该能够给以她们帮助,所以看了很多教学视频。第一次试讲,用的都是四年级的孩子,发现因为他们已经学过,很多知识他们已经会了。结果老师没有当成一节新授课,更有点练习课的感觉。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考虑到这点,当时我们自以为能够调整好这些,让孩子跟着我们老师的节奏走,没有想到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上完课之后,我们及时反思,发现这样不行,效果不好。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发现老师讲的太多,课堂活动很少。后面及时调整,告知每个孩子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分小组观察自己的和同组同学的身份证号码,你们有什么发现?在学习单上写出来,之后小组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老师边板书,后面练习还设计了编写自己学号。我们都感觉孩子动手操作比较多,很不错,结果在试讲过程中,发现孩子第一次接触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很兴奋,很好奇,有不同的问题,根本不会观察分析对比,还有很多孩子连自己的出生日期都不知道。当时以为身份证号码的出生日期,孩子们是最能发现的,结果很多孩子不知道。加上老师的经验不足,一时难于控制场面。从这两次试讲中,我们发现在备课时,看视频模仿别人时,很少考虑学情,比如,身份证号码,他们是提前让孩子们在家里先调查,很多孩子对身份证号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活动就能很好的进行。还有孩子们在课堂上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老师在讲授单数代表男生,双数代表女生,就有孩子问:“为什么不可以把女生用单数表示”;还有学生问“为什么不可以都用2表示女生,还要用4、6、8等数表示”;“为什么有些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用x表示”……等问题。如果老师课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没有很好备课,课堂上还真有点不知怎么回答。还有,老师的问题问得不够精准,不够准确,练习设计不够科学。比如,在出示一对龙凤胎照片时,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观察,巩固单数代表男生,双数代表女生,会通过出生日期判断哪个更大?结果老师问:“为什么姐姐更大”如果仅仅从身份证号码来看,是根本区分不了哪个是姐姐,哪个是弟弟,所以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甚至有孩子说是,姐姐提前从肚子里面拿出来,让人啼笑皆非。所以后面调整不用双胞胎,而是姐弟或者两个陌生人照片。还有当每个孩子都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时,很难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后面我们及时反思,调整方案。布置了周末每个孩子先提前在家长的帮助下,调查了解自己和爸爸妈妈的身份证,了解大概信息,并带回学校。小组活动时,因为是年轻老师,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集中观察四个有代表性的身份证号码。设计的问题更精准,更有代表性一些,对于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搜集各种资料,进行第三次试讲,最后希望呈现一节精彩的课堂。


虽然这节课我没有自己亲自上,但是全程参与,作为旁观者,可以看的更清楚。从而反思自己,要上好一节课,不光要多看视频,在模仿别人好的一方面时,不能只是生搬硬套,一定要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作用在哪里,我们学生是否可以进行教学,对于学情也要充分了解;我们老师是否有能力驾驭这样的设计;设计的问题,不能太过随意等等。这些都是从课后及时反思得到的感悟。


面对变化不居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件,当我们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同时,反思教学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也有学者指出: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来化解教学中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准。不管自己的每一次否定和尝试是不是正确的,我们置身其中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一种永不满足、不断精进的精神。


反思教学就是反思教学定位问题、教学设计问题、教学效果问题、动态生成问题、教学资源问题等等。


反思之后当以再实践来检验。所以最后老师还要进行试讲。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实践以后再反思:为什么有的方法是行的,有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再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再实践是对反思的检验与进一步反思的催生,是增强反思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践、反思、学习应当是不断循环,相互融合的。在这样的循环反复中,我们的专业素养就可以不断提升。
 

我们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只有建立在反思精神之上的反思能力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有生命的、有灵感的,才能真正能促进教师成长,从而做最好的自己。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葛建平    
 

《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课后,感慨颇多,细想这节课,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一、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入新知。

在本学期第四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为这节课的教学打好了基础。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这样学生很自然的由乘法中的变化规律类推出了除法中的变化规律,既准确地找到了新知的切入点,合理的运用了知识的正迁移,又可以为后边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个探索研究的基调。但是在上这节课时,我并没有联系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而是利用两组应用题分苹果和分糖果的情境直接引入新课,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显得有点困难。
 

二、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我给出两组算式让学生去探究这两组算式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发现、交流、辨析、整合,在小组内讨论发现“在除法里,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以或除以几,商也同时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以几”。在小组交流完后我请小组长上台汇报,这里没有充分留给学生互动的时间,而是个别小组长在汇报,全班学生在听。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应该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学习了商的变化规律的三条规律,每一种规律都是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总结”完成学习任务。整节课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能用数学语言总结出规律,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记忆和理解。
 

对本节课教学过程,我也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教材处理不当。

本节课按照教材先是安排学习商的两个变化规律,然后,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然而商的两个变化规律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点难度。虽然学生对三条规律能够有所感知,有所了解,但掌握得并不是非常好,似乎教学内容太多,学生一下子消化不了,如果能对教材进行分化处理,将三条规律分两节课来上,那么学生便能牢固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二、时间安排的不太科学。 

这节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因此,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较少;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把商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分开来上,充分地联系更多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去发现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三、课后感想。

我觉得三个规律在一堂课中教学完显得仓促,虽然商不变规律是重点,但被除数不变的规律是难点,把它弄清楚了,下面的学习,就轻松多了。如果将商的变化规律与商不变的规律分为两节课来教,同时在商不变的规律中还可以加入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竖式的简化,这样就能够使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足够完整,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足够清楚明白。
 

通过这节课,我充分感受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交流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本节课不仅仅将课堂教学的重点落在三个规律上,而是落脚到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上,将“猜测、探究、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研究方法深入到每个学生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一名数学知识的猜测者、研究者、发现者,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生“计算教学”反思

胡智勇
 

从九月接手五年级数学以来,经过了“摸底考试”,两次“月考”,发现学生成绩都不如人意,经过认真整理和分析发现学生的错误多半出现在计算能力不过关。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平时只顾计算方法的教学,却很少注重计算能力的提高训练。

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更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密切相连。只有具备了计算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提升学习成绩。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意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训练形式上下功夫,通过游戏、竞赛、限时口算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在注重训练形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数学试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计算问题。有了这样的努力,学生便能在心里引起对数学计算的重视,从而更加专心、认真地学习计算。

有了计算兴趣还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在进行完必要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拓展训练,每天坚持做5-10道相关试题,久而久之,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因素,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将学生不喜欢做的稍显复杂的数学计算简单化,增强学生的计算信心。
 

(二)重视基本的口算

作为计算的基础,口算一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入门方法。这是因为一道数学题,无论是简单运算还是四则混合运算,通常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组合而成的,毫不夸张地说,口算能力的高低、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口算练习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尽量使试题具备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比如,新学期开学时,教师可以整数乘法和除法为基础,让学生尝试进行口算。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再逐渐增加难度,多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高学生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及数学推理能力,如此便能让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计算题时,仍然能够通过口算迅速得出正确答案。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时候,数学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粗心大意、马虎,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计算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面对数学题目,教师可通过“一看、二想、三计算”的形式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对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都要观察仔细,然后再确定运算顺序,以合理的运算方法进行结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必须书写工整,避免过于潦草的字迹和过多的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有了这些积累还不够,必要的验算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数字没看清,运算顺序错误等疏忽,而验算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使计算正确率明显提升。有了这几方面的努力,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将大幅提升,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更快、更准确。
 

(四)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计算时所犯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和普遍性,只要教师及时引导就能纠正和克服。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且一些错误的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生根,纠正起来比较困难。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帮学生收集典型的错题,与学生共同“会诊”,一起交流。同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本,将各类错题记录下来,利用课下时间重新分析订正。如此,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更多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计算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进教学,脚踏实地

——观摩指导小学组英语优质课初赛有感 

徐嘉妮
 

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乐于分享,是我们衡实小英人的教育信仰。2020年12 月,我校开展了第一届大余衡水实验学校课程节,期中有一项是各科组师徒结对,上展示课,师傅指导,徒弟展示。咱们小学部英语组,一直以来都很拼,各个老师都有各自的优势,如何在这次比赛中让我和我的小伙伴,赛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
 

一.课题选择。

最关键的是课题的选择,首先要选择最近有所涉及或者即将涉及的单元主题,选好主题再确定课型,对话课是和我们平时息息相关却不至于太难以让年轻老师驾驭的类型,这次我给两位青年教师选定的都是食物类的对话课,因为这各主体是孩子们兴趣浓厚,接近生活的主题,容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板书和奖励机制设计

板书是课堂的精彩组成部分,既可以将主要内容系统地呈现在黑板上,又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雅倩老师最初设想的是用食物来做奖励机制将绘制好的小猪和食物贴在黑板上,比一比哪个组让小猪获得更多的食物,哪个组胜出。这能和本课主题紧密联系,是非常接地气的设计。但是后面经过我们几个的讨论,最终把奖励机制贴在了手绘的移动餐车上,因为后面孩子们有个情境是在草地上野餐,要去餐车上购买食物,前面的环节,孩子们获得的奖励越多,孩子们就能拥有越多的食物野餐。奖励机制和后面情境环环相扣,也让我们的这个设计,在初赛中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三.开头的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个有趣的开头,不仅能带动课堂氛围,活跃气氛,也能给老师自己带来信心,继续下面的呈现。所以两位小伙伴的开头导入,这一次,我们都设计了比较新颖有趣的方式,小琪老师借班上课,我们设计使用了后妈茶话会的rap方式介绍自己,雅倩老师改变歌曲“I’m a big big girl”,并应用饿了么外卖点单方式复习旧知。
 

四.课文新授

在我们常用的listen and answer的基础上,两节课我们都设计了skeleton骨架文本中提到的Listen and number,后面重构文本的环节,又使用了fill in the blanks.

这个环节,两节课的文本新授,我们都做的比较扎实。
 

五.情境创设

雅倩老师的课程,我们整节课创设的都是“picnic”主情境,这里不得不提到,雅倩老师抠图做出来的PPT,草地野餐,非常精美逼真,学生被很自然的带入了人这个情境,一节课下来,上的很自然顺畅。

小琪老师这节课,开头复习旧知,设计了妈妈在厨房,准备去冰箱拿食物准备晚餐的情境。然后巧妙的把食物变成银灰色,告诉大家,银灰色的欧式没有的食物。Mike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帮助妈妈购物,把Let’s survey环节直接提前到新授之前处理完毕。再引入新授。

最后用上我们学部每个月都会举办的生日party来创设新对话。

虽然说我在指导这两节课,可是我更觉得我也在一起成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除了不断的学习,提升个人素养,我们更加需要团队合作。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的很远
 

 

陪孩子一起成长

杨玲

曾经,我是一名学生,在老师的知识熏陶下奋力成长;曾经,我是一个孩子,在父母的爱和关切中茁壮成长;而现在,我是一位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在努力跟上他们的步伐,陪他们一起成长。教师,是自己儿时写在《我的理想》这篇作文中的字眼,而当真正成为了一名教师时,才知道藏在这个词后面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还记得刚刚入职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自己的班级是最棒的,总是希望班上的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但事实是,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不能跟上你的步伐。于是,我生气,我责怪,我甚至已经放弃了……可是,那个我认为是最调皮捣蛋的孩子,却在学校集会时,把他自己的板凳端到我的面前,告诉我说:“老师你累了吗,你坐一下吧!”可是,那个成绩总是在班上倒数的孩子,却在别人都散了后,默默地拿起扫把,把大家留下的垃圾扫得干干净净……
 

我后来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是每人花期不同,有的花起初就灿烂绽放,而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我想:这就是我的学生,这就是我的孩子,也许学习不够优秀,也许头脑不那么机灵,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我开始慢慢转换我的心态:我会要求孩子认真读书,但也希望他们开心玩耍;我希望他们个个做好,但却鼓励他们尽力就行。
 

在工作多年以后,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在孩子们闯祸以后,我学会了先倾听他们,而不是直接的批评;在孩子们成绩退步以后,我学会了先检讨自己,而不是责怪他们;在孩子们总学不会的时候,我学会了耐心,而不是直接放弃;在孩子们拿到奖状的时候,我学会了和他们一起庆祝;在孩子们比赛失利的时候,我学会了微笑和鼓励……
 

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望它,千万不要在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花都有它盛开的理由。和花相比,孩子,更是一个有主观思维的个体。他(她)可能不出色,可能智力上有所缺陷,但我认为,一个好老师真正的作用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去陪伴他们、懂得他们,以他们的方式去爱他们。对,不要嘲笑孩子们的青涩和无知,用心地陪伴他们成长,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素材 | 小学部
编辑 | 曹鹏辉
排版 | 曹鹏辉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